会议专题

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信息高效传播社会参与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性非常强,需要及时、快速地传送到各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个人,现阶段气象部门发布灾害预警主要渠道包括广播、电视、12121电话、手机短信等,分析表明:气象预警信息向社会发布的渠道虽多,但纵不到底、横不到边,满足不了预警信息发布“争分夺秒”和“提速扩面”的客观需求,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要求,其主要原因在于气象部门的发布渠道属于合作业务性质,其均等化程度、发布时效、响应机制等方面都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3G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很快,据统计,截至2013年5月底,我国移动电话数达到11.66亿,其中3G用户达到3.1亿.伴随着3G的快速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微博、手机客户端、手机QQ、微信、CMMB(无线多媒体)显示屏等新兴传播媒介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本文探索分析新兴传播媒介及社会力量同步参与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信息传播,提速扩面,高效快速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送给社会公众,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为气象部门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借鉴.

气象灾害 应急响应 信息传播 社会参与

杨武 郑文丝

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 广东广州 510080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7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