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江南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成因及云图分析

自6月16日至6月22日,江南连续出现强降雨过程,造成特大洪涝灾害.2010年6月21日,江西抚州唱凯大堤决堤,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与前期16日到21日抚州市的持续暴雨过程密不可分,其中19日降水量最强,导致江河、水库水情变得异常严峻.对2010年6月19日抚州市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从高低层的天气形势、物理量、雷达拼图出发,利用风云2号卫星红外云图资料其独特、直观与准确及时的特性,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细致分析,解析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制作、应用技巧.运用风云2C红外、可见光、水汽云图资料对降水云系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冷平流作用下,低涡东西两段切变线均向暖区推进(东段南压、西段东移),其结果是:①加强了切变线附近辐合上升运动;②缩小了暖区的范围,使强降水更加集中;③减缓了低涡偏东移动的速度;④使低涡中心偏南东移;⑤始终使赣中东部位于低涡东南侧与低空急流的左侧,这些都有利于触发和加强中小尺度对流的发生、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下,产生的东北气流,压制了低涡向偏北方向移动,使其南掉东移,低涡南侧低空急流耦合作用加强了暖湿气流的输送.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的结果表明:①加快了低涡云团与闽西赣东南云团的合并;②压制了低涡向偏北方向移动;③加强了低涡及切变线的辐合强度.较稳定的西南低空急流,保证了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是造成这次大暴雨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次强降水过程与中-α、中-β、中-γ三个尺度的中小尺度系统密切相关;槽前抬升运动、中低层切变辐合、低涡东移触发了地面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的生成,从而产生特大暴雨;850p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带与特大暴雨区的分布十分一致.

暴雨过程 天气成因 急流耦合 卫星云图

张晶晶

九江气象台,江西九江 332000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11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