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藏高原上空温度场和水汽场的分布特征研究

本文利用1979-2009年共31年的欧洲中心高时空分辨率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初步探讨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和平流层内温度场、水汽场在不同季节内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分析了其产生机制,并对高原地区温度和水汽的长期变化趋势做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和200hPa高度上,青藏高原上空的温度均表现为南暖北冷的分布.夏季,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的暖中心由高原南部移到高原西部,与南亚高压随高度的西移有关.冬季,200hPa上高原北部形成了一个温度冷中心,可能与来自北方的寒潮、冷锋以及高原北部边缘空气的地形抬升有关.在100hPa,高原上空温度分布呈现南冷北暖的趋势,这是因为越靠近赤道地区对流层顶就相对越高,导致温度递减加快.(2)高原上空的水汽在夏季最强,水汽的高值中心随着高度从高原东南部不断向西移动,在100hPa位于高原西南部,明显受印度季风的影响,将印度洋的水汽从高原西南方越过喜马拉雅山输送到高原上空,使对流层大气穿过对流层顶输送到平流层.(3)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高原上空温度增加导致蒸发加强,继而使高原上空水汽增加,故近31年来高原上空的温度和水汽在500hPa和200hPa高度上均呈增加趋势,而在100hPa上,温度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受对流层顶高度增加和臭氧减少的共同作用,而水汽是增加趋势,可能与对流层顶附近复杂的垂直传输有关.

大气环流 温度场 水汽场 空间分布 青藏高原

张兴山 闫晓庆 董东海

邯郸市气象局 邯郸 056000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12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