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低纬地区波列结构的关系
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合成分析,诊断分析等的方法研究了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年份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并且分析了造成这种环流背景的可能原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在副热带地区,对流层低层存在一个自低纬向高纬传播的波列结构.在多雨年,菲律宾到南海是明显的波源区,而我国淮河流域和赤道地区是波汇区.在少雨年,赤道地区和我国淮河流域是明显的波源区,而南海地区是明显的波汇区.这种波列结构的差异可能与淮河流域降水异常存在密切的联系.在热带地区,赤道西太平洋大气热源的变化与我国淮河流域降水有密切的联系.印度尼西亚附近的赤道地区加热强,则淮河多雨,而加热较弱,则淮河少雨.诊断分析表明,赤道地区加热强度的变化所产生的Rossby波的不同位相,与我国淮河流域降水的异常有密切的联系.
降水异常 过程诊断 波列结构 大尺度环流
史恒斌
河南省气候中心,郑州,450003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7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