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夏季干旱特征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利用1961—2008年青海非干旱区(除柴达木盆地)地面气象观测资料、74个环流特征量、海温资料、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网格点资料以及500hPa高度场遥相关,对夏季干旱的变化趋势和干旱发生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61—2008年夏季青海省非干旱区、东部农业区分别发生干旱15、18年,发生干旱的年几率为31.3%、37.5%,东部农业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中轻度干旱发生几率大于特大、重度干旱.(2)夏季典型干旱年500hPa欧亚中高纬度上空高度距平分布为正距平,极涡偏弱;非干旱年蒙古到青藏高原上由负距平控制,极涡偏强,偏向东半球,印缅低压槽十分活跃.(3)1月西太平洋副高北界、4月北美副高面积指数、4月北美大西洋副高面积指数、冬季印度副高北界偏弱(强),而4月西太平洋型偏强(弱),则夏季降水量偏少(多),容易(不易)发生干旱.(4)1961—2008年模拟方程的回代结果,模拟准确率为87.5%,2009—2010年预测结果与实况接近,趋势预测准确.
干旱指数 预测模型 环流特征 灾害防御
戴升 李林 刘彩红 时兴合 杨延华
青海省气候中心,西宁 81001;青海省防灾减灾实验室,8100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0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