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1981-2010年潜在蒸散量的变化及生态需水分析
利用辽宁省55个站1981-2010年逐日的降水量、风速、气温、气压、相对湿度、日照日总量、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等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潜在蒸散量,分析了辽宁地区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①近30年来,辽宁省各站点潜在蒸散量的年际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②四季变化中,夏季潜在蒸散量最大,春季大风使得春季潜在蒸散量和夏季相差不大,有的地区甚至略大于夏季,秋冬季较小;③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自西向东递减.以潜在蒸散量的计算为基础建立的辽宁生态需水分析系统能够实时计算各土壤观测点的土壤盈亏量,可以科学指导人工作增雨作业.
潜在蒸散量 生态需水 时空分布 人工增雨
翟晴飞 敖雪 孙宝利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辽宁沈阳 110016 辽宁省沈阳区域气候中心,辽宁沈阳 110016 阜新市气象局,辽宁阜新 123099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9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