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夏季旱涝急转的低频环流成因
本文首先分析了淮河流域旱涝急转夏季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以揭示降水的低频变化是旱涝急转现象的固有规律,再通过分析旱涝急转夏季大气环流异常分布型,归纳少雨、多雨期典型低频环流型,并以2003年为例分析在副热带、副极地急流上波导结构的变化,指出低频环流型的演变过程和低频关键区,从而为旱涝急转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思路。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夏季逐日降水30-60d周期振荡明显加强,流域大部分地区30-60d低频振荡的方差贡献与夏季降水量呈正相关,低频方差贡献大(小)对应夏季降水量多(少),并且,相关显著区域位于流域南部.欧亚中高纬度高度场、经向风场的低频位相在少雨、多雨期的相反纬向分布是造成旱涝急转的环流成因.通过对典型年份分析,给出了低频分布型的形成过程.少雨期,北半球中高纬度扰动场为4-5波列,从东北大西洋经欧洲和贝加尔湖到东亚太平洋沿岸为+、—、+、—的扰动中心,与低频位相分布一致.多雨期,副极地波导从欧洲北部沿急流流向亚洲高纬地区,并在鄂霍茨克海形成强盛的正扰动中心,有利于鄂霍茨克海阻塞形势的形成维持.中纬度中亚为负扰动中心,印度季风偏弱,由于下游效应在日本海形成负扰动,导致副高位置偏南.低纬度孟加拉湾到南海对流层高层为负扰动,南海对流活动偏弱.少雨、多雨期欧亚中高纬纬向低频环流型实际上反映了副极地、副热带急流罗斯贝波导结构及其传播的异常.
旱涝急转 低频振荡 环流成因 气候预测
徐敏 丁小俊 罗连升 程智 徐胜
安徽省气候中心,合肥,230031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蚌埠,23300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5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