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
为了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小麦生产潜力变化主要特征和气候归因,将1961—2010年分为1961—1990年和1991—2010年2个时段,对比分析近50年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并基于IIASA最新开发的农业生态区模型AEZ 3.0模拟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热量、水分条件以及小麦生育期的变化,近50年中国雨养和灌溉小麦单产潜力增加的区域主要为东北、华北和四川盆地,单产潜力减少的区域为西北和东南地区.中国冬小麦的适宜区域出现较明显的北扩南收态势,而雨养春小麦适宜面积在中国半湿润半干旱的过渡带显著减少.全国雨养小麦总生产潜力减少5%,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变化不大.东北区域雨养和灌溉小麦总生产潜力增加都最为明显,是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中国小麦增产的重点区域.中国小麦生产需要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和优化布局,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小麦种植 生产潜力 气候变化 优化布局
田展 梁卓然 史军 Gunter Fisher 顾婷婷
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 200030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 Analysis(IIASA),Laxenburg,Austria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杭州310017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1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