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UTLS区域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臭氧的关系
利用CALIPSO卫星的星载激光雷达日、月平均资料、TOMS卫星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08年夏季青藏高原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域气溶胶的时空变化特征,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臭氧柱总量的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原上空8-14km高度范围内有一个气溶胶层存在,各高度上气溶胶浓度水平分布不同.在14km的高度层上,高原北部和高原以北的大范围区域,后向散射系数分布均匀,高原南部及东南部地区,有少量气溶胶粒子存在.在12km高度层上高原以外东北部地区存在气溶胶粒子,高原以东地区有少量的云粒子分布,该高度层上的气溶胶粒子比14km高度层的气溶胶粒子更多,气溶胶粒子浓度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分析还表明高原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高值区与臭氧柱总量的低值区在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上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高原区域平均的气溶胶光学厚度与臭氧柱总量异常呈反相关关系.高原近地面2km高度上气溶胶消光系数与臭氧柱总量异常的相关关系最好,而8km和10km高度上大气相对湿度与臭氧柱总量异常的相关关系最好.气溶胶、水汽和臭氧变化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主要是因为三种大气成分浓度的空间分布都受动力传输过程的影响,同时三者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区域气溶胶 时空分布 光学厚度 臭氧柱总量
杨琴
重庆市气象局气候中心,重庆401147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29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