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PM2.5重污染时段环流形势及边界层结构分析
城市重污染事件的发生除排放源外,气象条件是最直接的客观外因.本文以2013年2月21日-28日北京地区典型PM2.5重污染过程为例,基于气溶胶水平和垂直监测数据,常规及加密自动气象站数据和高时间分辨率风廓线数据,分析了重污染过程中不同尺度环流形势以及边界层结构的变化对PM2.5污染形成、累积和消散的影响.从而为今后预测和预警PMz.s重污染事件提供支持和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地面持续的均压场或弱低压控制,东南和西南气流的输送,低风速和高湿以及较高的日夜温差引起的辐射逆温,易导致PM2.5的累积增长,另外,低空顺时针的垂直风切变带来的暖湿气流引起的平流逆温,也易促使PM2.5在低空汇聚增长;高空持续稳定的西北气流配置减缓了污染过程中PM2.5浓度的上升和下降的速度,使得污染过程持续维持;当北京位于高压前部时,较强的偏北风往往使得PM2.5得以疏散清除.
颗粒污染 环流形势 边界层结构 预测预报
王跃 王莉莉 王跃思 安俊琳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 21004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1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