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地区气溶胶粒子谱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高山气溶胶谱分布特征,本文研究了黄山地区不同高度的大气气溶胶的谱分布特征.观测地点分别设在黄山光明顶气象站(海拔1840m),采用测量粒径范围为0.5-20μm的APS仪器;和黄山汤口寨西人工影响天气基地(海拔450m),采用测量粒径范围在0.01-10μm的WPS仪器.本文主要对比研究了山顶和山底粒径范围在0.5-10μm气溶胶粒子的谱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山顶,还是在山底,大气气溶胶都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2011年夏季黄山底气溶胶粒子主要以粒径范围在爱根核气溶胶粒子为主,积聚模态气溶胶粒子次之,山顶粒径范围在2.5-10μm内的气溶胶数浓度平均值为0.04个/cm3.在山底,清晨和傍晚气溶胶数浓度较高,午后气溶胶数浓度较低,呈现出双峰形态.对于粒径在0.5-2.5μm范围内的气溶胶粒子,山顶和山底都是白天数浓度出现最大值,呈现单峰形态.结合观测期间的气象因子,观测期间,山顶和山底的降水与气溶胶数浓度具有反相关的关系;而发现受海拔高度和温度影响,通常情况下,山顶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小于山底,同时,气溶胶粒子数浓度也表现出一定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相对湿度和风速与气溶胶的数浓度表现出反相关的关系.
大气气溶胶 粒子谱分析 气象因子 演变机制
姚佳林
山西省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太原 030032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18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