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合肥地区雷暴日和闪电定位数据的对比分析

利用合肥地区6个观测站近50年的雷暴日观测数据和安徽省闪电定位系统数2005-2010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地区雷暴日年变化和各站点的平均雷暴日分布特征;对比了两种资料得到的合肥地区雷击大地密度分布值,并阐述了两种观测方法的局限性;最后利用两类经验公式得到了合肥地区雷击大地密度与雷暴日值的计算公式,同国标公式做了对比,并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6 个站点的雷暴日数随着年份的增加总体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合肥地区的雷暴日数由南向北呈增长趋势.由闪电定位数据得到的雷击大地密度值要大于雷暴日,拟合得到合肥地区由雷暴日与雷击大地密度的计算公式为Ng=0.0355Td1.495和Ng=0.1845Td,比例系数要明显大于国标值.对比和分析结果可为合肥地区的雷电防护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雷暴日数 闪电定位数据 雷电防护 风险评估

朱浩 程向阳 刘玉林

安徽省防雷中心,安徽 合肥 230061 石台县气象局,安徽,池州,245100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5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