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雷暴活动分布特征及雷灾分析
利用邯郸市2005年—2008年闪电定位监测资料、1972年—2010年邯郸市16个县(区)地面观测资料和2004年—2012年河北省雷电灾害典型实例汇编,分析了该地区雷暴活动的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开展科学防雷,做好邯郸地区雷电监测、雷电防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邯郸市雷暴日年平均28.8d,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其月变化曲线呈正态分布,7月份达到最高峰,8月开始减少.初雷出现在3月-4月,4月份出现的概率最大.雷暴初终期间隔时间最长为214天,最短为137天.春、夏、秋三季均可能出现雷暴,只有冬季没有出现过雷暴.从雷暴活动的空间分布来看,各地区均属于雷暴多发区,总体趋势为从西向东递减,西部山区涉县、武安一带年雷暴较多,东部地区雷暴偏少,有显著的地理特征.同时还分析了邯郸地区雷电灾害的特点,从时间分布上来看,雷电灾害呈逐年上升趋势,雨季雷灾多,旱季雷灾少;雷灾高发期集中在6、7、8月份.从空间分布上来看,雷电灾害空间分布不均.据2004年—2012年邯郸市雷电灾害统计,邯郸地区共发生雷电灾害138起,其中邯郸市区(含邯郸县)发生40起,占29%;电力设施的损坏常常会引起大面积停电,影响人民正常生产生活,导致更大的间接经济损失;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人数95%集中在农村,大多数情况是农民在农田干活,或是在树下,简易棚避雨时遭受雷击.雷电灾害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市中心向西部山区辐射、电力行业因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严重、农村地区雷击伤亡人数多的特征.
雷暴活动 雷电灾害 时空分布 触发机制
张珺 陈义根
河北省邯郸市气象局,邯郸056001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5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