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近6a云地闪电活动特征分析
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利用闪电定位系统云地闪探测资料,分析了该市辖区和新城区雷电活动与雷电灾害规律,期望为大、中城市科学开展雷电防护、雷电灾害风险区划与评估、雷击灾害调查提供理论支持及技术依据。结果表明:武汉市大部地区雷电闪击密度介于2~8次·km-2·a-1,最大值为16.9757次·km-2·a-1,位于多山体、水体的新洲阳逻开发区;全市2008年雷电活动最频繁,2011年雷电活动相对较少;近6a全市平均雷电日数为101d,2010年雷电日数达132d,是近6a最多的;闪电强度主要集中在20~50kA,最强一次闪电发生在2007年7月1日17时09分,强度为-466.8kA.雷电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6~8月,雷电多发时段在14~21时,但市辖区和各新城区因地形地貌及雷暴源地的不同,其逐时分布存在差异.对于各个区而言,黄陂区、江夏区、新洲区雷电闪击次数相对较多,汉南区雷电闪击次数最少;市辖区东部地区雷电闪击密度高于西部地区雷电闪击密度;江夏北部地区豹澥镇、大桥乡以及湖泗镇雷电闪击密度较高;黄陂区榨屋山、肖家庙、江堤新村、窑头、沙口河地区雷电闪击密度较高;新洲西部地区仓埠和阳逻开发区之间雷电闪击密度较高;蔡甸区军山镇、陈家乡雷电闪击密度较高;汉南西部五湖大队地区雷电闪击密度较高.
雷电活动 时空变化 风险评估 灾害预警
刘学春 金敏 徐磊
武汉市气象局,武汉 430044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7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