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2年武汉郊区雷暴日和雷电灾害分析
利用2007-2012年武汉市五个区域气象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和各区雷电灾害资料,对武汉市郊区雷暴日和雷电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时间特征分析,6年中五个郊区年雷暴日和年雷灾次数均呈现来回波动现象,但年雷暴日与年雷灾次数波动方向相反.五个郊区年变化趋势相同,整体呈递减趋势.每年新洲都发生雷灾,东西湖发生次数相对较少.根据空间特征分析,五个郊区均属于中雷区.长江以南区域平均年雷暴日多于长江以北,江夏平均年雷暴日为五个郊区之首.雷暴活动相对最少的区域是东西湖和蔡甸.武汉郊区雷电灾害频度呈现明显区域性差异.新洲及江夏雷电灾害频度较高,东西湖雷电灾害频度最低.雷电灾害频度分布与平均年雷暴日分布情况大致相似.新洲和江夏平均年雷暴日高,且靠近长江水域致使土壤电阻率容易突变,因此易遭雷击.分析近几年武汉郊区雷灾事例,雷灾原因主要是无防雷装置、防雷措施不完善或户外防雷意识欠缺.雷暴日和雷电防护措施均对雷电灾害有影响,在不能控制雷暴日的情况下,应积极科普防雷知识并采取雷电防护措施.防护过程中需同时注重感应雷和直击雷的防护.
雷暴日 雷电灾害 时空变化 触发机制 安全防护
王义琴 刘学春 金敏 徐磊
武汉市气象局,武汉,430000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4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