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海表温度与低层气温对江苏沿海冬季近地层风场特征影响研究

统计分析与数值模拟的江苏省沿海地区冬季风场状况显示,近地层风场对海表温度与低层气温的季节性以及短时过程演变都有显著响应.风速场表现为风速自内陆向海上增加,等值线与海岸线走向一致,风速梯度在沿海岸线的近海最强.季节性特征为:夏季低风速频次多,冬季高风速频次多;随着高度的增加,相同等级的大风风速在冬季出现频次明显高于夏季.寒潮入侵时,江苏自北向南气温降温幅度递减,海温响应的演变趋势类似,但降温幅度小.具有冷锋与副冷锋的寒潮降温呈三个阶段:(1)先缓降后速降,(2)弱回升,(3)再次降温.大风伴随降温,风速的明显减弱滞后于气温的速降,随着气温回升风速增大,对应副冷锋的降温风速有二次滞后减弱.当近海 SST数值增大后,海上风速极大值区强度减弱.同一纬度上,内陆地区风速增加,近海海域风速减小,大值中心仍处于江苏近海海上.当低层气温温差加大、冷锋强度增强时,气旋式风场的切变线后方的风向由偏西北转为偏北风,整体风场的响应强度增大,大值风速带主要位于江苏沿海中部.

海表温度 低层气温 风场特征 时空演变

王坚红 李星 苗春生 于波 陶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4 安徽省气象局,安徽 合肥 230061 江苏省气候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8

国内会议

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南京

中文

1-14

2013-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