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伪狂犬病病毒Guizhou-DY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本研究通过采集疑似猪伪狂犬病流产胎儿病料,采用细胞接毒分离培养、病毒蚀斑纯化、病毒的形态结构观察、易感动物接种试验和病毒核酸鉴定分离到一株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PRV Guizhou-DY株(GenBank登录号为JX417716);为了摸清其理化特性,进一步对伪狂犬病病毒Guizhou-DY分离株进行了耐热、耐酸及脂溶性敏感性实验、核酸类型鉴定及病毒毒价测定,同时进行病毒致病性试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病料接种Vero细胞盲传至第2代时产生明显CPE,盲传至第4代可出现稳定的CPE;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椭圆形、有囊膜、直径约为120~180 nm,核内可见呈晶格状排列的病毒包涵体;病毒悬液接种家兔能引起家兔奇痒、麻痹死亡;理化特性研究表明:该病毒是一种耐热不耐酸且对氯仿敏感的DNA病毒,gE全基因序列与PRV GZ-Z1株、Fa株及Ea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7.6%、98.9%和99.4%,其TCID50为10-9.71/100μL,PFU/mL为109.攻毒组猪只体温升高,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在攻毒后5d开始出现中和抗体,21d达到最高。该研究可为病毒病原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猪伪狂犬病病毒 分离鉴定 致病机制

汤德元 郝飞 李春燕 曾智勇 罗险峰 甘振磊 刘建 王洪光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贵阳,550008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

徐州

中文

416-422

2013-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