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种布鲁氏菌2308株pmm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以灭活的牛种布鲁氏菌2308为模板,克隆pmm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将上下游同源臂序列克隆到自杀载体pGEM-7Zf+上,构建成pGEM-7zf+-Δpmm;并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模板克隆Sac B基因,再将SacB基因重组到自杀载体pGEM-7zf+-Δpmm上,构成pGEM-7zf+-Δpmm-Sac B(pps);通过电转化将pps质粒电转至布鲁氏菌2308感受态细胞中,两次筛选获得Δpmm基因缺失株;对获得的缺失株进行PCR鉴定和遗传稳定性检测;用稳定遗传的缺失株侵染鼠源巨噬细胞;用缺失株免疫6周龄SPF级小鼠,通过CFU计数初步评价缺失株的毒力;通过常规血清学试验初步验证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体内总IgG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FN-γ的水平;对用缺失株免疫30天后的小鼠进行攻毒试验评价其保护效果。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的牛种布鲁氏菌Δpmm缺失株,在20代内没有发生回复突变;毒力试验结果表明了Δpmm缺失株较亲本株2308明显下降,但毒力与疫苗株S19相比略高;免疫原性试验结果显示Δpmm缺失株能诱导机体产生一定的抗体;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缺失株能保护小鼠免受2308强毒株的感染,保护力比疫苗株S19略低。
牛种布鲁氏菌病 基因缺失 遗传稳定性 免疫效果 毒力评价
桂丹 纪太旺 乔军 陈创夫
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0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
徐州
中文
1118-1122
2013-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