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缅甸蝙蝠携带病毒的宏基因组学分析

蝙蝠是许多人兽共患病毒的储存宿主,并可以将其传播给人类和其他动物。为了掌握边境地区蝙蝠病毒情况,防范蝙蝠病毒跨境传播,本研究在邻近中国云南省的缅甸的两个县采集到816只蝙蝠,分属2个种,然后通过基于Solexa高通量测序的病毒宏基因组学技术对蝙蝠组织进行病毒组学研究,最终获得平均长度为114个碱基的读长(Reads)3742314条,并拼接成1649512条重叠序列(Contigs).通过序列注释发现,2%(26698条)的重叠序列与病毒相关,能进一步注释到24个病毒科,其中45%的病毒序列(12086/26698)系脊椎动物病毒,28%的(7443/26698)系昆虫病毒,27%(7074/26698)的系噬菌体,还有95条序列系植物病毒。根据病毒宏基因组学结果,对所有蝙蝠样品进行特异性的PCR或RT-PCR扩增鉴定,发现许多新的蝙蝠病毒,包括星状病毒、博卡病毒、圆环病毒、软化病毒,获得了它们在蝙蝠中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旨在了解缅甸蝙蝠携带的病毒组的构成,初步明确了边境地区蝙蝠病毒的生态学,为防范蝙蝠病毒跨境传播提供了数据,同时也进一步丰富了蝙蝠携带病毒种类。

蝙蝠病毒 传播机制 宏基因组学 高通量测序

徐琳 何彪 涂长春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预防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122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分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5次学术研讨会

徐州

中文

1174-1178

2013-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