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生产性水厂工艺处理过程中DBPs和病毒微生物变化特性研究

由于环境污染的加剧,可用于饮用水生产的洁净水源已变得越来越弥足珍贵.微污染水源中存在的病毒及其它病原体通常可作为水体受粪便污染的指示物,而受粪便污染的水体对人体具有较大的危害.另一方面,THMs和HAAs是目前水环境领域中研究最为深入的两类DBPs,其对人体有严重的毒害作用,目前却在饮用水中被广泛检出.这需要人们投入更大的精力与资源来研究DBPs及其前体物.病毒微生物和DBPs作为重要的饮用水水质安全的指示物,越来越成为全球尤其是在发展中国水研究领域的热点. 研究了南方某市的两个自来水厂的工艺对病毒和消毒副产物的去除情况。MS2和Phix174作为病毒指示物。结果表明两个水厂的工艺过程对MS2和Phix174噬菌体均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性能,去除率均超过99%,但其对UV254和TOC的去除率较低。其中A厂混凝沉淀工艺段对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22.05%和64.57%,对MS2和Phix174噬菌体的去除率分别为99.91%和99.86%;B厂混凝沉淀工艺段对UV254和TOC的去除率分别为17.64%和11.89%,对MS2和Phix174噬菌体的去除率分别为99.95%和99.94%。

自来水厂 病毒微生物 消毒副产物 污染处理

代瑞华 张强 刘燕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上海 200433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贵阳

中文

60-60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