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五条典型河流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东江,西枝江,淡水河,石马河和沙河位于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工厂废水的排放使其成为污染比较严重的河流。在2012年夏冬两季(7月和12月)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对珠江三角洲五条典型河流表层水样和沉积物样品中18种全氟化合物(PFCs)的污染特征做了一次详细的研究。所有的水样和沉积物样品中均检测到一定浓度的全氟化合物。五条河流水相中总全氟化合物(PFCs)的浓度范围从0.14-346.72 ng/L。水相中全氟化合物的浓度和一些基本水质参数值,如化学需氧量(0.7913)和电导率(0.5642)有明显的正相关。监测结果显示,水相中全氟化合物的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沉积物中其浓度却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在18种全氟化合物中,不论是在水相和沉积物相中,PFOS都是最主要的物质。水相中最高浓度320.5ng/L,沉积物中最高浓度为11.4ng/g,PFOA为含量第二高的物质,水相中最高浓度为27.15ng/g,沉积物中最高浓度为1.01ng/g。在五条河中,石马河和淡水河(水样和沉积物)的PFOS和PFOA浓度明显高于其它三条河(西枝江,东江和沙河)。同时也计算了部分选定化合物的水相沉积物间分配系数logKd和logKoc值,发现分配系数值与全氟化合物碳链的长度正相关,表明长链全氟化合物更容易分配到沉积物相中,而短链全氟化合物则更倾向存在于水相中。对水相和沉积物相中的全氟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采样点分成乡村农业区域和城市工业区域两类,结果表明珠三角河流环境中的全氟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城市工业区域。该研究结果为相关职能单位对全氟化合物的排放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河流环境 全氟化合物 污染分析 浓度分布
潘长桂 应光国 张芊芊 陈智峰 刘有胜 彭凤娇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40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230-231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