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五种体外方法对中国砷污染土壤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

本研究采用五种体外胃肠液模拟法(PBET、SBRC、IVG、UBM和SBET)比较了十种采自不同地区的砷污染土壤的生物可利用性,同时尝试研究土壤基本性质对土壤中砷的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体外胃肠模拟方法测定土壤中砷的生物可利用性不同,表现为在胃提取阶段,SBRC与SBET方法获得的生物可利用性最高,而IVG/PBET方法的生物可利用性最低。对实验中10种砷污染土壤,利用不同的体外胃肠模拟法获得的生物可利用性的范围为2-70%(胃阶段)和0.5-60%(肠阶段)。 研究了土壤pH值和Fe含量对As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发现,低pH值和高Fe含量土壤中砷的生物可利用性比较低。例如,S5, S7和S8(pH依次为6.1、5.5、2.6)砷的生物可利用性分别为18%、23%和12%,而S1和S2(pH为7.6和7.7)砷的生物可利用性分别为71%和66%。然而,基于SBET方法的研究发现,砷的生物可利用性与土壤pH值或者Fe的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砷污染土壤 生物可利用性 体外胃肠液 模拟分析

李洁 历红波 李侃 任静华 罗军 崔昕毅 马奇英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 210023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贵阳

中文

1-2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