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砷暴露的代谢组学研究
本文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砷对大鼠血清代谢组的影响,揭示其可能的毒性机制。首先,对SD雄性大鼠进行0.5,2和1Oppm剂量饮水型暴露,暴露时间为8周,UPLC/MS/MS采集血清代谢物指纹谱,利用PLS-DA方法对数据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发现各组大鼠经过暴露后代谢物均有明显差异,对照组和各个实验组在得分矩阵投影图中可以得到明显的区分。PC(18:0/18:2),LysoPC(18:0),LysoPC(20:0)、鞘氨醇、神经酰胺、花生酸、棕榈酰胺和酰基化肉碱等多种生物标志物含量随暴露剂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这些物质均与脂肪酸代谢过程密切相关。葡萄糖以及蛋氨酸、脯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等多种氨基酸的含量则随着砷暴露浓度升高而下降。肌酸和尿酸在0.5和2ppm剂量组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但是在1Oppm剂量组的降低显著。
毒理学 砷暴露 代谢组学
木晓丽 张洁 徐伟攀 申河清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厦门 361021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1-2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