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品种根部铁膜的形成及对锑吸收的影响
本研究以两种杂交稻(丰两优6号、国稻6号)和两种粳稻(南粳45、镇稻11)为实验材料,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锑酸盐SbV(0,0.2,1 mg/L)溶液7天后,分析对比了不同品种水稻根表铁膜形成的差异性,并进一步探讨了根表锑富集量与铁膜形成量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了水稻离体根系在有无铁膜生成的情况下Sb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4种水稻品种的铁膜形成能力不同,南粳45号根表铁膜形成量最多,约为其他品种的2-3倍。培养液中添加锑以后,显著增加了根表铁膜的形成,当SbV暴露浓度为0.2 mg/L,与对照相比,丰两优、国稻、南粳和镇稻分别增加了63%,45%,75%,25%,当SbV暴露浓度为1 mg/L时,也出现了类似的结果。四种水稻根表富集Sb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南粳45号富集能力最强,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品种2-3倍。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根表锑的富集量也显著增加,1 mg/L处理组是0.2 mg/L处理组的3.3-5.1倍。在不同品种间,根表锑的富集量与铁膜的形成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0.2 mg/L与1 mg/L处理组的R2值分别为0.972与0.964。水稻锑的吸收动力学结果表明:锑的吸收速率符合米氏方程,铁膜降低了锑的吸收速率,且随着SbV暴露浓度的增加,吸收速率降低越明显。
锑污染 水稻 根部铁膜 吸收动力学
任静华 蔡菲 罗军 马奇英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江苏 210023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1-2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