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溴双酚A在土壤-水-植物系统中的环境归趋
在水淹条件下,湿地植物可以在根系形成好氧/厌氧相隔的区域。推测在这种环境中,TBBPA会在厌氧区域进行脱溴反应,生成的低溴代产物和BPA则能继续在微好氧区域产生进一步的降解。利用14C-TBBPA,选用水稻和芦苇在flow-through体系中进行实验。以无植物的处理组作为对照,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分析C-14在土壤-水-植物系统中的分布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植物都降低了土壤中可提取态的放射性。利用带放射性检测器的HPLC对土壤提取液进行分析得到,第66天对照组60%的放射性物质为TBBPA,这一比例在水稻处理组中只占30%。而在芦苇处理组,TBBPA在第48天就已经完全消失,放射性化合物以各种不同代谢物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GC-MS对土壤代谢物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的代谢产物为还原的低溴代产物和甲基化的TBBPA。 对照组土壤中最终的放射性结合残留为60.8±3.0%,水稻和芦苇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了TBBPA及其代谢物在土壤中的结合残留,分别为49.6±4.0%和40.0±5.8%。两种植物体内的放射性含量分别占整个实验总量的21.3±1.5%和33.1±10.5%。这显示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对这类溴代阻燃剂进入生态系统的风险性。
环境污染 四溴双酚A 碳14标记 分布规律
孙棐斐 Boris Kolvenbach Peter Nastold 姜炳棋 Philippe Corvini 季荣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 210023;Institute for Ecopreneurship,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Universi Institute for Ecopreneurship,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nd Arts North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 210023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85-85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