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万山汞污染土壤的原位化学钝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作物吸收汞主要取决于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主要包括可交换态、特殊吸附态、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等五种。其中可交换态和特殊吸附态易于被植物直接吸收,而氧化态和有机结合态是植物潜在可利用态,残渣态是植物不可利用的形态。原位化学钝化技术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是通过加入如粘土矿物、磷酸盐等物质降低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重金属的含量,从而减少其在农作物中的含量。选取了硅藻土、膨润土、沸石、石灰、腐殖酸、海泡石和磷酸氢二铵等钝化剂及其搭配进行室内培养实验。在同一的培养条件和添加浓度下,万山大水溪汞污染农田土壤40和80天培养后,对汞的各形态进行分析。根据室内测定分析的结果,选择了膨润土和磷酸氢二铵进行了野外修复验证实验,主要是筛选出最佳的钝化剂搭配比,为田间修复提供指导。

土壤环境 汞污染 原位化学 钝化技术

谢园艳 冯新斌 王建旭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贵阳

中文

112-112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