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丝状真菌Talaromyces sp.CC-1胞外多聚物的提取方法研究
生物絮凝剂(bioflocculants)是一类具有絮凝活性的微生物代谢产物,由于其对水体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腐殖酸、重金属等有良好的絮凝沉淀效果(与铝盐、铁盐、聚丙烯酰胺PAM等化学合成絮凝剂基本相当),可自然降解,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因此倍受水处理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以一株高絮凝活性的丝状真菌菌株-糙刺篮状菌(Talaromyces sp.CC-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热提取法、离心沉淀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NaOH-超声法等4种方法对该菌株胞外多聚物(ECP)的提取效果,结合细胞破坏程度(核酸含量),ECP的提取效率、化学组成分析对4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alaromycessp. CC-1产生的ECP的化学组成以多糖为主,4种方法中多糖分别占ECP总量的中97%,73%,72%,67%。其中,热提取法既能提高ECP的提取效率(提取量为940 mg·L-1),又不会在提取过程中对菌株细胞造成破坏(核酸仅占ECP总量1%,为离心沉淀法、树脂法和NaOH-超声法的0.06,0.04,0.03倍),是较适宜的ECP提取方法。红外光谱(FI-IR)对热提取的ECP的进一步分析表明,ECP结构中含有较多的羧基、羟基、氨基等絮凝活性基团,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显示,ECP的分子量分布为1.7×105~3.4×106 Da之间,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ECP的单糖组成发现,ECP中多糖主要由葡萄糖、甘露糖、木糖和半乳糖等单糖构成(摩尔比为95.7:5.8:1.8:1)。
环境微生物学 丝状真菌菌株 胞外多聚物 提取效率 化学结构
时翠翠 方迪 周立祥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 266100;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210095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95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42-42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