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煤火汞及温室气体排放与污染
本研究以现场检测数据证实中国北方煤火及关联煤矸石山自燃等普遍存在汞及温室气体排放,包括Hg,C02,CO,S02,CH4等。发现汞及温室气体排放不限于有限的地下煤火实际着火点或明火燃烧点,却遍布面积广大的隐燃区和前隐燃区;排放通道因此不限于可见的火口或“烟囱”,而扩展到广泛的地表裂隙及出气口等。此发现首次明确:地下煤火导致的汞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通量将远大于预期一以消耗煤的计量。上述发现还表明:煤火成因的汞及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多”而“散”源与多通道排放特征,截然不同于以单源与单通道为特征的燃煤电厂或火山活动。这种区别使地下煤火成因汞及温室气体排放的计量陷入两难:计算法难,实测法亦难。实现此计量因此有待创新理论和方法。注意到煤火引起的烟气呈现紧贴地表自然弥散,而并非经过百米高的烟囱,因此应优先研究其局地环境与生态效应。揭示了煤火持续50多年的内蒙古乌达煤田矿区的空气汞、地表土汞和植物汞已经显著提升,并且这种提升一定程度波及到与之毗邻的农耕区和人居区。鉴别了地表土富集地下煤火成因汞的两种机制,亦即,自然沉降与直接吸附,后者可导致地表土汞含量超过20000ng/g。考察和研究还揭露新疆东部巨型及大型露天煤矿带火采煤并非个例,作业点位置空气汞大多超过1000ng/m3,存在安全与职业健康风险,亦存在潜在的巨大环境风险。
煤火汞 温室气体 排放机制 污染分析
梁言慈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27-28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