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三峡库区典型农田小流域水体汞的形态分布特征

本文选取三峡库区典型农田小流域—重庆涪陵王家沟流域为研究区域,对区域内沟渠水、井水、雨水、池塘水等不同水体进行两月一次的系统调查,研究此典型农田小流域内不同类型水体中总汞及甲基汞的时空分布。此外,对此区域输入三峡库区的主要沟渠进行每日一次的连续调查,对该区域流入库区的乖负荷讲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王家沟典型农田小流域汞浓度较其他地区天然水体高,除了较高的地质背景外,雨水对大气汞的沉降作用也是该区域汞负荷的主要来源;此外雨水中甲基汞含量也较高,可能是研究区内重要的甲基汞外源;用于灌溉等用途而修建的池塘导致水体溶解氧、pH等水化学指标改变,进而促进无机汞的活化以及甲基汞的生成,因此池塘不仅是该流域内无机汞的重要的库,也是甲基汞最重要的内源。 研究期间入库沟渠水体汞浓度呈不规则波动,但颗粒态与溶解态浓度差别并不大,可能是由于前端池塘的修建导致沟渠水文特征发生变化,不仅导致颗粒物沉积,还引起汞的活化效应增强;甲基汞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可能是因为冬季处于枯水期,降雨量小,加之池塘蓄水,导致进入沟渠的甲基汞含量降低。其次,冬季温度较低,微生物活性较低,甲基化作用不明显。

农田水环境 重金属汞 形态分布 污染评价

王娅 赵铮 王定勇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重庆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贵阳

中文

47-48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