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Hg浓度梯度下水稻中MeHg的分布累积特征

随着人们对全球环境的关注和对Hg的毒性及危害的深入认识,有关Hg矿山活动和工业排放导致环境Hg污染的研究日益加强.最近的研究表明,贵州汞矿区大米具有很强的甲基汞(MeHg)积累能力,而大米是当地居民的主食,食用MeHg污染的大米是造成当地居民MeHg暴露的主要途径.本研究通过添加贵州省万山Hg矿区污染土壤为外源Hg进行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中Hg的形态分布,分析不同时期(拔节期、抽穗期、黄熟期)、不同浓度Hg污染(0,6,14,24 mg·kg-1)水平土壤下的稻根、茎、叶、穗和籽粒中MeHg的分布规律和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土壤Hg存在的形态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氧化态>>溶解与可交换态≈特殊吸附态,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的汞呈现从残渣态向有机结合态转化的趋势,而有机结合态汞可能是土壤MeHg的重要转化来源,平均占比为61.7%,是土壤汞最重要的存在形态。MeHg在水稻不同部位的浓度分布呈现W根>W籽粒>W穗>W茎>W叶,土壤MeHg是水稻各组织MeHg的主要来源,MeHg很容易通过水稻根部富集并转运到地上组织器官。在水稻成熟之前,MeHg主要存储在茎、叶中,随着水稻籽粒的成熟,这部分的MeHg开始向籽粒迁移,到黄熟期,水稻地上部分MeHg主要累积存储在籽粒中。

水稻 汞污染 甲基汞 分布规律

周俊 刘鸿雁 冯新斌 杜布云 张晓山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阳 55002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贵阳 550025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0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100085

国内会议

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贵阳

中文

64-65

2013-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