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纳米硅薄膜电池在绒面玻璃上的多重陷光效应

在本文中,绒面玻璃被引入作为硅薄膜电池的主要陷光手段.玻璃的绒面结构通过化学腐蚀的方法来实现,绒面结构呈微米级圆坑形状,雾度为60~70%.表面结构为纳米级尺寸的掺硼氧化锌(BZO)氧化物导电薄膜,通过低压化学气相沉积(LPCVD)方式镀在绒面玻璃表面,形成了微米-纳米级的多重陷光结构.这种多重表面陷光结构有效地提高非晶纳米叠层电池中纳米底电池对近红外光的吸收,使整体电流增大,从而提高纳米硅薄膜电池的转化效率.在大面积绒面玻璃上制作的非晶硅/纳米硅叠层硅薄膜电池的总电流密度达26.63mA/cm2.

纳米硅薄膜电池 陷光效应 绒面玻璃

何嵩 徐希翔 张津岩 胡安红 彭长涛

铂阳装备集团公司研发中心

国内会议

第13届中国光伏大会

北京

中文

394-397

2013-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