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302例肿瘤残留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后肿瘤残留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02例共691个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患者肝内肿瘤接受RFA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分析与RFA后肿瘤残留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RFA治疗后272例(90.07%)患者的632(91.46%)个肿瘤完全消融,肿瘤残留率为8.54%.直径≤3cm的肿瘤残留率为6.30%,3-5cm为9.57%,>5cm为28.57%;靠近肝内大血管和胆囊肿瘤残留率分别为17.14%和18.52%;联合其他局部治疗和未联合肿瘤残留率分别为7.02%和13.4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cm(P=0.044)、靠近肝内大血管(P=0.039)和未联合其他局部治疗(P=0.001)是RFA治疗后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112例患者282个最大直径3-5cm RFA后肿瘤残留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靠近肝内大血管(P=0.014)、单针射频(P=0.047)和未联合其他局部治疗(P=0.023)是RFA后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的射频消融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消融效果,其中肿瘤靠近肝内大血管、肿瘤最大直径>5cm和未联合其他局部治疗是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直径3-5cm的肿瘤,除靠近肝内大血管和未联合其他局部治疗外,单针射频也是肿瘤残留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双针或多针治疗可以提高消融效率,降低肿瘤残留.

肝脏恶性肿瘤 射频消融 超声诊断 危险性评价 临床应用

孟志强 解婧 陈颢 花永强 陈震 林钧华 朱晓燕 沈晔华 王鹏 高惠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

郑州

中文

1-14

2013-08-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