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社会转型期关系对农村人情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心理账户的理论

人情往来的支出在我国农村已经位居第四,仅次于食品、医疗和教育.首次将心理账户的理论用于人情消费行为,研究社会转型关系对农村人情消费行为的影响.在田野调查和小组访谈的基础上设计情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家庭存在人情消费心理账户,人情消费心理账户和日常支出心理账户具有货币的不可替代性特征(心理账户本质属性);人情消费心理账户的系统性诱导因素是关系,具有关系非替代性特征,表现在不同关系诱导的人情消费心理账户具有不同的价格敏感度和不同的心理预算;转型期人情消费具有工具目的性增强的特点;家庭收入和家庭流动性二个人情消费影响变量在关系诱导心理账户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货币的不可替代性不是人们对金钱或者货币本身的偏好,其发生基础是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格局,这与外在经济价值诱导心理账户的西方现有研究结果不同.

农村居民 人情消费 心理账户 社会转型期

俞杰龙 詹刘满 晏国祥 陈启杰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2013年JMS第十届中国营销科学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

北京

中文

1-12

2013-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