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大细胞肺癌干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MSCs对肺癌干细胞生存和增殖、体外侵袭,体内成瘤性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肺癌患者骨髓MSCs,培养鉴定;应用细胞计数法,检测MSC-CM体外培养L9981-CD133+前后促增殖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清诱导分化后的L9981-CD133+MSC-CM处理组和对照组的CD133阳性与CD24阳性群细胞的比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9981-CD133+MSC-CM处理组和对照组的IGF1R和EGFR的差异.结果:骨髓MSCs贴壁后形态多呈短梭形;MSC条件培养基处理组L9981-CD133+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快于阴性对照组,采用相同数量细胞接种,MSC条件培养基处理组观察终点细胞数大于阴性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和普通干细胞培养基培养的L9981-CD133十皮下接种裸鼠后均能成瘤;条件培养基培养的L9981-CD133+细胞与普通干细胞培养基培养的L9981-CD133+细胞比较,前者细胞表面CD133、IGF1R及EGF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而前者细胞表面CD24阳性表达率降低.结论:本实验应用Fi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法,根据细胞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结果,成功分离鉴定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与L9981-CD133+细胞共培养,能增强细胞的体外增殖、迁移、侵袭及耐药,以及体内成瘤及远处转移能力;条件培养基与L9981-CD133+细胞共培养能增加细胞内OCT-4及NANOG的蛋白表达水平;条件培养基与L9981-CD133+细胞共培养,能使细胞表面CD133、IGF1R及EGFR的表达率增高,并降低细胞表面CD24的表达;维持肿瘤干细胞的幼稚表型。
大细胞肺癌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分子机制
郭善娴 侯梅 李潞 许峰 尤嘉琮 李洋 刘彬 祖玲玲 周清华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肺癌分子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肺癌转移与肿瘤微环境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肺癌研究所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省肺癌分子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肺癌转移与肿瘤微环境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肺癌研究所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321-323
2013-08-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