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尿酸基二硫代甲酸盐的合成及其对含铜废水的去除性能
以氰尿酸、三乙烯四胺(TETA)、环氧氯丙烷、氢氧化钠和二硫化碳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三叉树枝状结构的氰尿酸基二硫代甲酸盐(CADTC),采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对游离和络合Cu2+的处理效果、絮体沉降性能和螯合沉淀物的溶出稳定性;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了絮体的形貌.结果表明,处理50mg/L游离Cu2+和硫脲-Cu2+和柠檬酸-Cu2+废水,CADTC中-css-与Cu2+最佳摩尔比分别为1.92∶1、2.14∶1和2.31∶1,去除率分别为99.81%、99.78%和99.35%;比按相同的TETA、cs,和NaOH摩尔比和黄原酸化反应条件合成的三乙烯四胺多(二硫代甲酸盐)(TETADTC)的用量低,去除率高;形成的絮体粗大,沉降性能好.氰尿酸基母环利于将不同微絮体连接形成更粗大密实的絮团,从而提高去除率和沉降速度.
含铜废水 氰尿酸基二硫代甲酸盐 合成工艺 去除性能
刘立华 李艳红 刘星 唐安平 令玉林
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理论化学与分子模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分子构效关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湘潭411201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3825-3831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