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象山港微、小型浮游植物与环境制约的研究

报道了2008年春季(4月)、夏季(7月)和秋季(10月)、冬季(1月)四个季度月采集于象山港海域(29°25′~29°45′N,121°26′~122°00′ E)的20个大面观察站微、小型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丰度分布.经显微观察、鉴定,象山港海域共有微、小型浮游植物10门103属338种.其中,硅藻门占64.8%;甲藻门占20.7%;蓝藻门占3.9%;绿藻门占4.1%;金藻门占1.8%;黄藻门占2.1%;其它类占2.6%.微、小型浮游植物种数组成秋季(260种)>夏季(253种)>春季(240种)>冬季(226种).各类别均以硅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象山港微、小型浮游植物丰度均以黄墩港区>网箱密集区>港中部>港口区.秋季调查期间,水温适宜微、小型浮游植物生长繁殖,不仅有夏季的高温高盐暖水性微、小型浮游植物的大量出现;也有在冬季或春季占优势的温带性微、小型浮游植物种类.夏季的高温高盐,不适宜温带性微、小型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繁殖.微、小型浮游植物生态类型可划分为沿岸内湾广温广布性类群、沿岸河口低盐温带类群和外海高温暖水性类群.微、小型浮游植物与水温关系密切,春季成正相关,夏季则成负相关.微、小型浮游植物与盐度的关系正好相反,春季成负相关,夏季则成正相关.春、夏、冬季微、小型浮游植物与磷酸盐的均呈成负相关,秋季则成正相关.

生物监测 浮游植物 环境制约 指标评价

朱根海

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12

国内会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

昆明

中文

6442-6459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