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晚中新世-上新世红河沉积体系研究
红河沉积体系为南海西北部近期新发现的大型远源沉积体系,其主要发育于南海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本文重点利用大量二维地震剖面资料,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对晚中新世-上新世红河沉积体系的识别特征以及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以此为基础划分了红河沉积体系在晚中新世-上新世演化阶段.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地震反射特征的分析,可以识别出三角洲、下切谷、海底峡谷、水道堤岸复合体以及海底扇朵体等沉积;依据红河沉积体系的平面组合和展布特征,可将晚中新世至上新世的红河沉积体系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10.5-5.5Ma(SQ1、SQ2)为红河海底扇发育阶段,以发育大型“三角洲-下切谷-海底扇”为特征;5.5-3.6Ma(SQ3、SQ4)为限制性海底扇-中央峡谷发育阶段,以先发育限制性海底扇,后发育大型海底峡谷为特征;3.6-1.8Ma(SQ5、SQ6)为红河沉积体系衰弱阶段,在研究区内以红河沉积体系主体不发育,海南岛陆坡发育为特征.红河沉积体系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产物,研究红河沉积体系除有利于制定油气勘探方向外,还有助于青藏高原隆升历史恢复、红河袭夺等问题的研究.
油气勘探 地质构造 沉积体系 地震资料
李冬 徐强 王英民 王永凤
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北京,102249;中海油研究总院博士后工作站,北京,100027 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0027 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北京,10001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3-59
201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