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盆地大型不整合面古构造特征分析

由于古隆起所处的古地理位置为相对高的古地理单元,在不整合面附近不仅为形成有利的储层创造了有利的沉积环境,而且由于受到海平面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喀斯特面,成为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喀斯特储层.四川盆地发育有桐湾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等大型不整合面.采用简单剪切、弯曲、弯滑、斜剪切等机制恢复褶皱、断层等,通过层拉平、地层厚度回剥法、地层厚度累加法等技术编制勾绘四川盆地加里东、印支沉积时期的古构造(地貌)图,通过演化分析,认为印支期是影响四川盆地古构造格局的一个重要的构造反转时期,主要表现在:印支期前的震旦系顶面、寒武系顶面古构造格局为“西北高,东南低”,而印支期随着泸州古隆起的形成,地层构造格局逐渐反转为“西北低,东南高”的古构造格局,此后四川盆地各层面古构造格局继承性发展,直到燕山晚~喜山期,四川盆地强烈挤压褶皱形成现今盆地构造格局.

不整合面 古构造特征 沉积环境 四川盆地

刘传山 潘博 李继白 谭代英

中石化西南石油局云南物探公司,云南昆明650233

国内会议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北京

中文

146-156

201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