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白云岩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

笔者对四川盆地及其周缘地区中二叠统野外露头及典型井的岩芯微观薄片的观察发现中二叠统主要发育细晶白云岩、中粗晶白云岩与灰质白云岩;物性分析表明中粗晶白云岩储层物性最好,可以作为有效储层;结合地质背景对白云岩开展的多种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中二叠统白云岩为主体为深部热液成因.白云石化流体来自于东吴运动中峨眉山玄武岩喷发过程中或晚期的深部热液.其成因包含六方面证据:单井岩心和微观照片显示中-粗晶白云岩具有鞍状白云石特征并伴有波状消光特征,孔缝中见有自形的石英晶簇与萤石等热液矿物;白云岩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位于90-200℃之间,主峰区间为140-190℃,相伴生的石英晶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位于90-200℃之间;白云石两相流体包裹体盐度介于13.7wt%-17.6wt% NaCl Eq.之间,是正常海水的3-5倍,成岩流体为高盐度流体;白云岩稳定氧同位素极偏负,均在-7‰以下,多数样品的测试值高达-15‰,受高温作用影响明显;⑤白云岩的锶同位素值低于同期海水的锶同位素值,反映了幔源特征,具有深部热液特征;白云岩横向和纵向分布变化快,目前已发现的白云岩主要沿深大断裂与火山岩发育地区分布.

白云岩 分布特征 成岩作用 二叠统地质学

江青春 胡素云 罗平 汪泽成 杨晓萍 池英柳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100083,北京

国内会议

第五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

北京

中文

285-288

201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