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古始新统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
近年来,随着油气田的勘探发现,柴达木盆地古近纪研究成为热点,而该区古始新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分布一直成为制约该区的基础地质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盆地钻井、岩芯的详细分析,在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柴达木盆地古始新统路乐河组沉积划分为五种沉积相类型.在上述沉积相研究基础上,结合测井相、地震相的识别,对路乐河组沉积地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板块运动控制了盆地的沉积,古近纪初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俯冲,使柴达木盆地在路乐河组沉积期处于板块挤压阶段,在中生代边缘断陷的基础上周边老山继续隆升,盆地开始下沉,该期成为湖盆的发生、发展时期.由于整个沉积区受到了不同物源供给量以及古气候、古地貌不同,在路乐河组沉积时期间沉积了一套洪积、河流相红色碎屑岩沉积和限于阿尔金山和昆仑山前断陷小范围沉降一沉积中心地区的湖相暗色岩系,盆地西部的阿尔金山前和昆仑山前一带相对沉降较快,形成坳陷湖盆,深湖区仅限于七个泉、狮子沟一带,其它地区广泛分布洪泛和河流相红色碎屑沉积.
油气勘探 古地理特征 古始新统沉积体系 构造演化 柴达木盆地
吕大炜 郑雪 李增学 刘海燕 吕育林 杨其栋
山东省高校沉积成矿作用与沉积矿产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1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6-105
2013-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