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研究

本文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78-2008)为样本,以金融相关比率为指标,对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特征与极化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发现,(1)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可视化方法直观地表明了中国金融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金融发展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其中,地区间差距是我国金融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而且其贡献率呈逐年扩大的态势;而地区内差距的贡献率最低并呈现缩小趋势,剩余项的贡献率虽然呈现下降态势,但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3)通过构建金融发展极化的ER、EGR和LU指数对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极化程度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极化程度呈现明显递增态势,原因主要是组内聚合程度和组间对抗力量的同向变动,多数情况下,组内聚合程度和组间对抗强度的不断上升成为金融发展极化程度上升的主要来源.

中国金融 空间非均衡 极化指数 地理信息系统 基尼系数

刘华军 鲍振 杨骞

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国内会议

第九届中国金融学年会

杭州

中文

1-17

2012-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