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病变在狼疮性肾炎病理转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1、分析肾小管间质病变在狼疮性肾炎病理转型中的作用;2、研究肾小管间质病变对狼疮性肾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与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病理转型的相关性,从中筛选出影响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9例肾活检确诊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及病理资料。采用2003年国际肾脏病学会及肾脏病理学会(ISN/RPS修订的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标准重新进行病理分型,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包括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①狼疮性肾炎患者309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242例,肾活检时年龄为31.2±11.7(11~73),根据ISN/RPS病理分型,其中I型2例,Ⅱ型38例,Ⅲ型36例(包括III+V型),IV型193例(包括IV+Ⅴ型),Ⅴ型37例,VI型3例。本组病例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率分别为86.5%,55.1%,66.5%和66.9%。患者的肾脏预后。②对其中34例IV型狼疮性肾炎重复肾活检时,病理转型为II型和维持IV型的患者的分析发现:两组首次肾活检时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无差异,且尽管转为II型的患者其间质炎细胞浸润程度有减轻趋势,而维持IV型的患者其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程度有加重趋势,但其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③临床指标中,贫血、高胆固醇血症、补体C3水平及eGFR下降是影响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狼疮性肾炎中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率高,且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影响狼疮性肾炎患者的预后。IV型狼疮病理转型肾小管间质病变变化不明显。高胆固醇血症、贫血、补体C3水平及eGFR下降是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狼疮性肾炎 病理转型 间质病变 预后因素
张岩 蔡广研 张雪光 寇佳 陈仆 孟金玲 刘述文 陈香美
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科 全军肾脏病研究所 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肾脏病前沿论坛、第十三届华北地区暨北京市肾脏病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2
2012-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