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介入诊断治疗体会

目的:应用介入微创技术诊断治疗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延长血管通路的使用寿命.方法:自2006-8至2012-2间对6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功能不良患者行介入诊断及治疗,共计90例次.结果:40例次PTA治疗者,其中29例次内屡狭窄PTA治疗,26例次取得技术成功,28例次获得临床成功,成功率为96.5070。1例次吻合口后头静脉狭窄患者扩张失败。11例次内屡闭塞患者,7例次取得临床和技术成功,成功率为63.6070,4例次由于闭塞时间过长,手术失败。因自体动静脉内屡侧肢体肿胀或疼痛等原因造影16例次,中心静脉狭窄9例,行PTA治疗5例,1例失败,4例由于经济原因未治疗;肿胀手综合征2例,手术治疗好转,窃血综合征1例,内屡狭窄1例,择期PTA治疗,3例未见明显内屡及中心静脉狭窄。既往颈内静脉有插管史,但需重新置入长期导管患者13例,导管功能不良患者21例,11例诊断中心静脉置管相关纤维蛋白鞘形成患者,3例采用导管内圈套器治疗,2例PTA治疗,3例采用原位换管治疗,均取得成功,3例未予治疗。结论:介入技术是K/DOQI指南推荐的诊断和治疗血液透析通路多种并发症的方法,可用于内屡狭窄及闭塞、中心静脉狭窄、肿胀手综合症、窃血综合征、导管功能不良的诊断及治疗、导管相关纤维蛋白鞘的诊断及治疗等多个方面,取得良好疗效。

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并发症 鉴别诊断 临床治疗 介入微创技术

张丽红 段青青 韩宁 张俊霞 张云霞 王保兴 李英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 河北省肾脏病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肾脏病前沿论坛、第十三届华北地区暨北京市肾脏病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2

2012-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