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膜缓释雷帕霉素抑制兔移植血管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兔肾下腹主动脉移植血管模型,探讨雷帕霉素抑制移植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机制,及经血管外膜给药的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36只,体重2.5~3.0kg,随机分为A、B、C、D、E、F6组,每组6只,A、B、C3组构建去活性同种异体腹主动脉移植模型,D、E、F3组构建PTFE人造血管腹主动脉移植模型,血管吻合完成后各组给予不同处理.结果:1.术后4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发现,A组、B组较C组内膜增生明显,D组、E组较F组内膜增生明显(P<0.05)。2.a-actin免疫组化观察结果:增生的血管内膜均可见a-actin阳性表达,类似于血管平滑肌a-actin阳性表达,证实增生的血管内膜于最表层细胞层下表达平滑肌活性。3.vWf免疫组化观察结果:移植后血管内膜不同程度增生,最表层细胞呈单层排列,可见vWf阳性着色,证实增生的内膜最表层为单层排列的血管内皮细胞。4.PCNA,p27kip1免疫组化观察结果:均为胞核着色,阳性细胞呈棕黄色。各组移植血管增生的内膜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5.a-actin和PCNA的表达,C组与F组分别较A,B组与D,E组明显降低(P<0.05).p27kip1的表达,C组与F组分别较A,B组与D,E组明显增多(P<0.05)。A组与B组、D组与E组之间各组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pluronic F-127多聚凝胶携带雷帕霉素涂抹移植血管外膜可有效抑制移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2.雷帕霉素抑制移植血管再狭窄的机制与其上调移植血管组织中p27kip1的表达、细胞增殖周期受抑有关。3.经移植血管外膜给药的途径是可行和有效的。
移植血管再狭窄 雷帕霉素 干扰抑制 药理作用 动物模型
毕铭霞 李冀军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北京 100048
国内会议
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肾脏病前沿论坛、第十三届华北地区暨北京市肾脏病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1-2
2012-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