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异位即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CT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和强化特征.33例术前均行螺旋CT平扫及双期或三期扫描,其中28例应用VR、MPR等重建技术.结果:33例异位嗜铬细胞瘤中,单发者30例,多发者3例;病灶位于腹部25例,膀胱5例,纵隔2例,右心房1例;病灶最大约16.9*10.9*17.0cm,最小约2.1*1.8*1.5cm,22例形态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者、11例不规则分叶状;病灶多囊实性,以实性为主者19例,以囊性为主者9例,完全呈实性者5例,CT平扫病灶为等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多表现为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强化(完全实性者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或略下降,延迟期密度逐渐下降,病灶实性部分平扫、动脉期、门脉期CT值分别约30.3~54.5HU(平均为42.2HU),44.61~174.2HU(平均为119.4),63.3~190.7HU(平均为127.0HU),病灶内坏死囊变部分无明显强化,CT值约19.0-36.4HU,其中4例病灶伴点片状钙化.33例中病理诊断良性者23例,恶性者10例。临床上多数患者有高血压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引起的代谢紊乱症状。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在螺旋CT上有一定的特征表现,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能得出比较准确的诊断结果。
异位嗜铬细胞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临床诊断
虞晓丽 王永仁
浙江义乌市中医医院
国内会议
无锡
中文
774-778
2012-06-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