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微波辐照对视网膜损伤的分子机制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微波在通讯、医学、工农业生产、军事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已将微波辐射列为必须控制的环境污染之一。高功率微波(high power microwave,HPM)是指峰值功率超过100MW,频率在1-300GHz之间的微波。在军事上,HPM是一种新的致伤因素,HPM武器是一种可摧毁通讯、情报、指挥、管理系统的新型高技术武器,同时也可作为杀伤敌方人员的失能和致死性武器。视网膜是微波辐射敏感的靶器官,研究HPM对视网膜损伤效应及机制的目的,是在HPM对心肌细胞及视网膜的损伤与防护方面提供有关生物学依据,对国家安全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均具有重大意义。视网膜组织结构独特,非常适合进行显微-FTIR分析。本实验应用反射模式的显微-FTIR技术研究正常大鼠视网膜冰冻切片中具有代表性的感光细胞外节(outer segments,OS)、外核层(outer nuclear layer,ONL)和内丛状层(internal plexiform layer,IPL)的化学组成,诣在开发显微-FTIR成为一种分析视网膜组成结构成分变化的新方法,在视网膜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发挥作用。应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在HPM对视网膜损伤的分子机制上进行了研究。在国内首次应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显微-FTIR),建立了显微-FTIR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新方法。
视网膜损伤 微波辐照 傅里叶变换 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分子机制
宋占军 周游 钱换文 董方霆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7-112
2010-0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