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200体会
目的:本文探讨了本院自2008年07月至2013年O5月间对有移位的200例伸直型挠骨远端骨折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均达到满意的功能复位,功能恢复满意。对象与方法:本组200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42例,年龄:50-75岁,平均57岁右侧162例,左侧38例,均为跌仆致闭合性新鲜骨折。20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属伸直型。选择麻醉种类(年龄60岁以下,无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者给予局部浸润麻醉;年龄60岁以上,患循环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者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的效果满意后,先由两助手进行持续对抗牵引,一般牵引5-10分钟方可达到要求,术者立于患者左侧,一手握着骨折下端将骨折近端向挠侧推挤,另一手掌远端向挠侧推挤,握手部的助手,同时向左腕尺侧曲,以矫正骨折远端挠侧移位然后术者食、中、环三指重叠,置于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侧,向掌侧挤按,握手部的助手同时将左腕掌曲,以矫正掌背两拇指并列顶住远端的背侧移位。结果:本组中局部浸润麻醉168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2例。手法闭合牵引复位,达到满意后行小夹板外固定6周,同时服用中药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治疗。结论:作者经本组治疗得出以下体会:(1)首先要掌握局部解剖复位标准:恢复尺、挠骨茎突的比长,前倾角及内倾角;(2)掌握骨折的损伤机制和复位机制。(3)尺偏复位时用力要足,若不能很好的纠正内倾角,出现畸形愈合。(4)骨折局部的麻醉效果要好。良好的麻醉效果是骨折复位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整复时手法要轻、巧、稳、准,达到“法之所施,病人不知所苦”。(5)对抗牵引的时间要足够长。在骨折局部麻醉效果满意后,复位前要对前臂的对抗牵引时间至少持续5分钟以上,以便前臂肌肉松弛,有利于复位成功;(6)用小夹板固定前先用纱布舒松缠绕于皮肤上一层,防止夹板材质过敏;(7)早期的功能锻炼很重要,可避免长期制动后引起的关节僵直等并发症。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技术 功能恢复 临床疗效
贾炳胜 祝乾清 周建鸿 陈久毅 黄代富
贵州省中医院骨科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219-222
2013-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