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区域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空间差异研究--以太仓市陆渡镇和浏河镇为例

目的:从镇域尺度探讨农村居民点演变的驱动机理及其空间差异,为合理引导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及差别化制定农村居民点管理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结果:①影响1996-2008年陆渡镇和浏河镇农村居民点减少的共性因素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均工业产值、地均农业产值、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到城镇的距离,除地均工业产值及到城镇的距离对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减少的作用方向不同外,其余因素作用方向相同,而影响程度不同;特殊因素中人均耕地面积及户均居民点面积,分别对陆渡镇和浏河镇农村居民点减少有负向作用和正向作用;②影响两镇农村居民点增加的共性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均农业产值、人均耕地面积、到公路的距离及基本农田,其对两镇农村居民点增加的作用效果基本一致,而户均居民点面积及到水系的距离作为特殊因素,其分别对陆渡镇和浏河镇农村居民点增加有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结论:①农村居民点变化驱动因素及其作用程度、作用方向具有区域差异性,可分为共性因素和特殊因素;②为优化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应继续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实施,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合理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制定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政策,科学规划农村道路交通网络.

农村居民点 布局调整 演变驱动力 空间差异 回归模型

舒帮荣 李永乐 曲艺

江苏师范大学测绘学院 徐州 221116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210046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南京210095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647-654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