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议后危机时代国家养老金制度的选择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滞涨与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对传统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智利用基金积累制完全取代了现收现付制的国家养老金制度,成为社会保障私有化的典型.英国通过“合同退出”实现了国家收入关联养老金制度向部分积累制的转变.澳大利亚在历史路径的沿革下,形成了只有零支柱与二支柱养老金制度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瑞典将原有的现收现付制改革为名义账户制.本文对改革国家在整个经济周期中养老金制度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价.从收益性角度来看,基金积累制的投资收益率一般要高于现收现付制的内含回报率,但若考虑个人账户基金管理的运营成本和转换费用,则这种优势将大打折扣.从风险的角度看,基金积累制的市场波动风险(用变异系数与VAR模型衡量)要明显高于现收现付制.而名义账户制在收益性与抵御风险的能力方面均不如现收现付制.基于养老金在缓解贫困、提供稳定而安全的收入预期方面的本质特征,以及现收现付制在财务可持续性上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建立以待遇确定型现收现付制为主体、多层次为补充的养老金体系是后危机时代国家养老金制度的理性选择.

养老保险 基金管理 风险控制 制度改革

赵青

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国,100872

国内会议

2012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年会

青岛

中文

687-693

2012-07-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