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竹立竹表型可塑性的林分密度效应
为了给优良的观赏和夏秋笋用竹种四季竹的丰产林分密度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四季竹纯林4种林分密度(17500~27500株·hm-2,D1;37500~42500株·hm-2, D2;55000~62500株·hm-2,D3;72500~82500株·hm-2,D4)的分株构件因子调查,并对立竹主要形态特征因子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四季竹立竹胸径和相同胸径下的节间长分别呈“∧”和“∨”形变化,极值分别出现在D3 和D2 密度.相同胸径下的立竹冠幅和枝盘数均呈“∨”形变化,并且最小值都出现在D2 密度;立竹枝长和残枝率分别呈倒“N”和“N”形变化,枝长最大值和残枝率的最小值均出现在D3 密度.林分叶面积指数呈“∧”形变化,最大值出现在D3密度;立竹单叶面积与林分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同胸径下的立竹全高、胸高壁厚、枝下高和枝夹角、单叶重、比叶面积在不同林分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立竹表型形态与秆形构件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枝条构件,最后是叶片构件.经通径分析,各林分密度立竹表型综合得分大小顺序为:D3>D4>D2>D1.分析认为在试验林立竹胸径条件下,55000-62500 株?hm-2(D3)是四季竹无性系生理整合成本和效益的密度阀值,是分株形态良好建成的适宜林分密度.
四季竹 立竹形态 表型可塑性 林分密度
顾大形 陈双林 郭子武 杨清平 李迎春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富阳 311400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340-345
2010-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